
生活中
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
哪有什么岁月静好
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
在高新区、天元区很多地方
包括雷打石、三门这些乡镇
夜间治安越来越好
而为之付出努力的
就是高新区、天元区一群群志愿者
他们牺牲夜间的休息时间
甘做夜幕下的守护者
为老百姓点亮“平安灯”
雷打石镇
11月21号晚上,旷自强和同伴们如约在神龙村口集合,他们穿着红色志愿者服装,臂戴红色巡逻袖章,拿着手电筒,电棍等装备,开始在村子里面进行巡逻。
巡逻中,他们仔细地观察四周的环境,碰到夜晚没有关窗或者有安全隐患的情况,他们会立即通知户主。
在雷打石镇有一句话,广为流传,叫“我为大家平安保一天,大家为我平安保一年”。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,这是雷打石镇的一个特色活动。要求村、社区与辖区单位干部职工、辖区群众每人每年至少参与义务巡逻一天。每月先排计划,提前在网上群众路线微信群通知,每次巡防安排1名村干部带队、数名群众参加,每晚进行巡逻。
雷打石镇域面积大、人口多、警力少,1个镇86平方公里只有1个派出所近十余名干警。自从创新性地开展这种群防群治工作后,雷打石镇接处警、刑事案件立案等大幅下降,有效控制了发案率。2017年,2018年该镇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镇。
桥北社区
相比雷打石镇的群防群治,天元区嵩山路街道桥北社区的志愿者在人数上有点少,但是这个社区有一支志愿者巡防队伍,已经连续9年,风雨无阻地为社区守护平安。
桥北社区位于河西,辖区楼栋基本建于2000年以前,住户中60岁以上老年群体较多。2010年,社区发出“征集令”,鼓励住户当志愿者,在社区范围内义务巡逻,让居民生活更有安全感、幸福感。于是,一支平均年龄60岁的志愿者义务巡逻队成形。9年来,虽然几经更替,有的人老了,有的人离开了,但是这支队伍顽强地生存了下来,队员始终保持8人。
0.28平方公里,12个小区,1376户住户。这串数字,志愿者义务巡逻队的队员们都熟记于心。每天晚上7点,他们戴上红袖章,围绕桥北社区开展夜间巡逻,一走,便是一个多小时,一走,便是9年。如今这支志愿者巡逻队,年龄最大的夏老已经73岁了。
义务“打更娘”
一群人是一个志愿者队伍,七八个人是志愿者队伍,一个人,也能成为一支队伍。在天元区就有一位志愿者,她叫刘狄娟,她一个人,8年如一日的为社区义务巡逻,守护着社区平安。
提着小喇叭、握着手电筒、身穿天元区独有的志愿者小马甲的打更员刘狄娟,每晚7点,都穿梭在滨江社区和金锦社区渡口组城中村,提醒居民注意防火。金锦社区渡口组是一个城中村,基础设施欠缺,道路狭窄拥挤,流动人口达到3000多。2010年和2012年这里曾发生过大火,刘狄娟也是受灾严重的家庭之一。一个小疏忽就有可能酿成不可挽救的大事故,就是在这个时候,刘狄娟觉得社区需要一个人来做志愿服务。
消防安全温馨提示,定期上门宣讲消防安全知识.....刘狄娟8年如一日地守候着社区的平安,慢慢的她用行动影响到有着共同志愿的人,她的队伍增加了一个人。刘狄娟的努力也得到了回报,自2012年以来,渡口组再未发生过较大火灾。刘狄娟为社区排除消防隐患100多起,被居民称为社区消防安全的“守护神”。
夜幕中,灯光下,水泥路上,刘狄娟的打更声长长短短,起起伏伏,她的背影也渐行渐远。此时的她,看起来或许有些孤独,但她自己知道,她并不是孤身一人,在高新区天元区的其他地方,也有着和她一样的身影。虽然互不相识,但他们却在做着同样一件事,用自己的行动将“新区有梦 天元有爱 志愿有我”几个字的意义,落实到老百姓身上,为他们守护着平安。
责编:王珈
初审:易湘锋 二审:易湘锋 终审:易湘锋
来源:株洲高新区(天元区)融媒体中心
下载APP
分享到